欢迎来到自考招生网

2019年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复习资料大全

来源:www.gfcfv.com 2025-07-08

绪论

1、解释说明

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办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趋势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范围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用途和相互依靠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备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与生物与其存活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用途,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肯定空间、具备肯定结构、实行肯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肯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用途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含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买家:是指以初级生产的商品为刚开始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如果指动物。

7. 小型买家:又称分解者,是指借助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如果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2、问答卷

1 生态学的进步历程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什么?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进步历程了5个阶段:

生态学常识累积阶段;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常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要紧依据。

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

主要事件有: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概念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将来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

主要事件有:
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定义,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
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目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丢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
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进步阶段;

主要事件有: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季》,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拓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
1992年的环境与进步大会拟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农业生态学进步的生态学基础;

主要事件有:意大利教授G.Azzi在1929年在大学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并在1956年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概念了农业生态学。
1972年日本的小田桂三郎出版了《农田生态学》用到系统剖析办法剖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之后也有学者出版关于农业生态学的书,且在各类生态学国际会议上农业生态学的内容愈加多。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在生态学的地位愈加要紧。

2 系统需要拥有哪些条件?

答:构成一个系统,需要拥有的3个条件:有两个以上的组分。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能以整体方法一同完成肯定的功能。

3 简述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包含:系统的边界:它是区别系统内外的标志。系统的层次:系统不但由多个组分构成,而且常常由不一样的层次构成。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数目上有肯定的比率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空间上有肯定的地方排列关系。

4 系统有什么功能特征?

答:系统能产生其组分或子系统所没的功能,这种特质,一般称作系统的整理特质。系统的高靠谱性质是低靠谱原件所没的。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不但反映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而且反映出各组分之间相互用途产生的新效应。这种新效应可能加大各组分原有些独立功能,如:狼群捕猎的例子。系统的新效应也会减弱各组分原有些独立功能,如:蜂窝中只能有一个蜂王的例子。系统的新效应也会是各组分原来没的,如:蛋白质的酶功能是其组分氨基酸所没的。

5 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生态系统也是系统,因此具备系统的共性。然而,生态系统又是含有生物的系统,因此还具备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质:在组成成分方面,不只包含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含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肯定的地理组成相联系,具备明显的地域特点。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具备成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点,使生态系统具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趋势。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这种联结使得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在外部关系方面,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从外面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维系着系统的有序状况。

6 为何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的特质?

答:系统能产生其组分或子系统所没的功能,这种特质一般称为系统的整理特质。比如,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系统,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因为特殊的三维结构而可能成为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酶。这在氨基酸水平是不可能具备的。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不但反映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而且反映出各组分之间相互用途产生的新效应。这种新效应可能加大个组分原有些独立功能。比如,一群狼比一只狼在捕获猎物时有高得多的成功率。系统的新效应也会减弱个组分原有些独立功能,比如,在一窝蜂之中,因为蜂王的存在,不少拥有发育成蜂王潜力的幼虫再也不会被抚育成蜂王。系统的新效应也会是各组分原来没的,比如,蛋白质的酶功能是其组分氨基酸所没的。因此,组分功能与系统功能的关系一般被形象地表达为一加一大于二。

7 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系统,也是一种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是在一个同质地区中或一个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

不同的地方: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地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成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不少显著的特征。

1、系统组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为主,生物组分中人是系统非常重要的调控力量,在自给农业中人还是系统产物的要紧大型买家。环境组分中,多了人工环境组分如排灌渠、地膜、温室、禽舍、道路等。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气体、土体、水体也收到了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2、系统输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既有自然的输入,如降雨、日照、生物固氮等,还有社会的输入,如人力、机械、化肥、农药、信息、资金等。
3、系统输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目的明确,有很多的农商品输出,然而还保留一些非目的性的自然输出,如水土流失、水分蒸腾蒸发、有机物分讲解放CO₂、H₂S、CH4、N2O等。这类输出也已经收到了人为活动的深刻影响。
4、系统功能:因为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加强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外面有更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系统愈加开放。然而,系统内部组分间的能流和物流联系强度却可能因为人为分割而削弱,导致能物的浪费和系统低效率。
5、系统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不只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方法,而且由农民直接推行人工调控,还受社会工业、交通、科技、教育、经济、法律、政治的间接调控。总之,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让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 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1、解释说明

1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用途于生物的外面条件的总和。

2 生态因子:是指自然环境中所有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3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成长取决于数目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4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对具体生物来讲,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他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

5 生活型:因为环境对生物的限制用途,不同种的生物长期存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备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质的物类型群称为生活型。

6 生境 :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备特定生态特质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地区中存活,这个小地区就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7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存活在不一样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质不一样的可以遗传的类群,称为生态型。

8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适合应地方。

9 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10 种群大小:是指肯定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11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12 粗密度:又称天然密度,是指单位空间某个种的实质个体数目或生物量。

13 生态密度:是指单位单位栖息空间某个种群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

14 龄级比: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备不一样的年龄,则可按肯定的年龄分组,统计每个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称龄级比。

15 性比:是指一个雌雄一体的种群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雄性对雌性的比率。

16 出生率:种群无论以生产、孵化、分裂或出芽方法产生新个体的能力都用出生率表示。

17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种群死亡的个数,即死亡速度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的个体数之比,即用死亡比率来表示。

18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没任何环境原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原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1、解释说明

1. 物种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或模式内农业生物类型的组成、数目及其相互关系。

2. 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位结构格局。

3. 水平结构:指在肯定的生态地区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率、镶嵌形式、聚集方法等水平方向的特点。

4. 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一样的垂直结构。

5. 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地区内不同生物种群的生活周期在时间上起伏交错形成的格局。

6.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7. 生产环:在原有食物链中加入一个或几个新的环节,可以将非经济商品转化为经济商品,这种新的食物链环节称为生产环。

8. 增益环:这种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商品并不可以直接为人类需要,而是加强了生产环的效益,称为增益环。

9. 减耗环:这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大一个已有些环节,降低生产耗损,增加系统生产力。

10;复合环:是指具备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复合环的加入把几个食物链串联在一块,增加系统产出,提升系统效能。

11 加工环:即加环特例,指农副商品加工这一环节。加工环有传统加工型、多次加工型和农工商结合型3类型型。

2、问答卷

1. 不同区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有哪些影响?P74--77

答: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除去遭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外,也遭到不同农业区位的影响。同样种植一种作物,自然条件不适合的区域总是要增加投入,导致生产本钱上升,而且常常因为农业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或者生态环境的波动,使农业生产风险更大,对生产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比较合适地区生产比较合适的农商品,形成了自然地区的农业特点。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在产品经济进步初期,农业生产的商品需要可以到达市场才能获得效益,然而不够发达的运输、加工、储藏、保鲜成为产品生产的制约条件。如此,在原有些自然区位上,增加了一个以杜能农业经济区位理论为代表的、受城乡运输制约形成的农业专业生产地区。杜能的两个理论:生产集约度理论,越挨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度越高;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储藏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商品在挨近城市的地区生产,反之亦然。生态经济区位。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储藏、保鲜、加工能力的增强,销售互联网的完善,使得运费率飞速降低,自然资源条件对农业的生产结构格局影响能力上升,也使得农业不同地块与中心城镇的相对地方对农业布局与安排不再是唯一的影响原因。如此,逐步在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按市场需要形成规模效应的专业化生产地区。

2. 地点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有哪些关系?P78--80

答:不一样的地点条件,在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下,使得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

流域地方与垂直结构。从一个流域环境的上游到下游,海拔高度、水土环境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对作物的种植结构和产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河北中南部的海河流域自西至东,按其自然景观可分为山地丘陵区、山麓平原区和低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坡度陡,重力过程强烈,土壤水分和养分向低地流动,,形成了干旱贫瘠的生态环境,农田生产力较低;山麓平原区坡度较缓,重力用途适中,地下水潜流不畅,土壤水分、养分和盐分很多积累,土壤易发生盐渍化,限制了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生产力的提升;低平原区坡度最小,是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动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好。地形变化与垂直结构。a.大尺度的地形变化,如四川、云南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条件,伴随海拔的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从而出现不一样的农业进步种类。b.小尺度的地形变化,在丘陵或一些低海拔山地,因为地貌复杂多变,从山顶到半山腰、山脚等,因为生态条件的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

3. 举例说明立体农业模式的种类。

答:农田立体模式: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间作。借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抗性差异进行互补间作,如水稻和小麦不同品种的混栽模式。不同农作物间作。在作物种植业中,将不同株高、不同根深和不同营养特质的作物相搭配,实行适当的间作,可以充分借助土地、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资源,提升土地借助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借助生物之间的互补可减轻病虫害。如玉米与大豆间作,有带状间作和宽行间作,间作总的产量比玉米单作增产13.1%~16.6%,比大豆单作增产20.6%~38.3%。稻田养鱼和稻田养鸭。a.稻田养鱼,其借助稻田的浅湿环境,辅以人工手段,既种稻又养鱼。b.稻田养鸭,其是一种人造共生系统,借助了动物与植物间的共生互利关系,借助鸭的杂食性特征,让鸭和稻全天候地在田里同生共长,以鸭捕食害虫代替农药治虫,以鸭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粪作为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从而达成以鸭代替人工为水稻防病、治虫、施肥、中耕、除草等目的。稻萍鱼。稻萍鱼是一种多层次、高效益的立体农业结构,已形成比较稳定的配套技术,稻田使用垄作,垄上栽培水稻,水面放养红萍,水体养鱼,形成稻萍鱼立体结构。上层稻株为萍、鱼提供好的成长环境;中层红萍可富集钾素营养、固氮,还能抑制杂草成长,同时为鱼类提供优良饲料;下层鱼类游动可松土、保肥、增氧、除虫等。这种方法充分借助了稻萍鱼的互利合作关系,并依据它们的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巧妙地结合在一块,从而提升了稻田的物质,能量借助率和实际转化的比例,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田种菇。a.稻田种菇,稻菇模式具备非常不错的生态适应性,管理也较便捷,在不影响稻谷产量的首要条件下每公顷可增收平菇数千千克。b.蔗田种菇,在南方蔗区,不少农民借助甘蔗和蘑菇成长的时序差异,将甘蔗种植与蘑菇栽培合理地配置于同一空间内,使两者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有玉米地种菇等立体模式,原理与蔗田种菇相同。基塘系统。借助低洼地抬高塘基,减少水面,形成各具特点的基塘系统。依据基面种植作物的不同,可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和杂基鱼塘。

水体立体模式:鱼的分层放养。鱼蚌混养。鱼鳗混养。鱼牧结构,即鱼+畜禽模式。

畜禽养殖业立体模式:分层立体养殖。林鱼鸭立体种养。

4. 食物链加环有哪些用途

答:食物链加环有哪些用途: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如此的营养级,就能抑制虫害的发生,大大降低因为病虫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农副商品的借助率。一般农作物只有20%~30%的主商品可供人类直接食用,而70%~80%则为副商品。假如在其中加入新的食物链环节,这一部分副商品也可供其他动物或菌类借助,并制造出更多的次级商品,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提升农副商品的借助率和经济效益。提升能量的借助率和实际转化的比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下一个营养级只能部分地借助上一个营养级所储存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总有一部分未被借助,适合增加新的生物组分则可提升物质和能量的借助率。

5. 食物链加环有什么种类?

答:食物链加环的主要种类有:生产环。它又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效生产环两种。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加工环。加工环有传统加工型、多次加工型和农工商结合型3类型型。

6. 什么是食物链解列?一般用在那几个方面?

答:食物链解列,是指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量时,使其与到达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食物链解列一般用在以下方面:污染土壤处置。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种植非食用的用材林、薪炭林等林木和花卉等观赏植物,还可用来生产纤维用的各种麻类作物,使污染物离开食物链。污水处置。借助水生植物处置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减轻有毒物质对人体、畜禽的害处。

7. 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法有什么?P95--97

答: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法有:作物间作和套作:小麦玉米套作、麦棉绿肥间套作、小麦玉米甘薯套作、以粮为主,间套瓜菜、果农套作,以短养长。轮作和轮养与套养:作物的轮作;稻鱼轮作;动物的轮养和套养。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1、解释说明

1. 初级生产:是指自养生物借助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用途,在生态系统中初次把环境的能量转化成有机体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过程。

2. 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买家、分解者借助初级生产产物进行的同化、成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

3.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用途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用途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成长和生殖的能量。

4.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是指除太阳能外,通过自然补加或人工投入方法,对生态系统输入的其他形式能量,对生态系统的生物成长繁衍乃至食物链能量转化与传递起辅助用途的能量。

5. 生物质能:主如果指植物或其被动物转化的排泄物等生物有机质储存的能量。它是要紧的可再生能源。

2、问答卷

1. 石油农业的困境表目前那几个方面?

答:石油农业很多地用化肥、农药和机械,并片面依靠少数几种遗传背景简单的农业生物品种,企图以简单结构的工业化农业系统全方位替代农业的生态经济过程。这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其次又导致食品、大方、水体等污染,破坏了土质,加强了农业生态本钱,石油农业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过度依靠化石燃料;食品安全问题;大方污染;水质恶化;土壤退化;农区生物多样性降低,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削减。

2. 现在可以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有哪几类?能源植物有什么种类?

答:现在可以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与氢能。

能源作物是指各种以提供能源为目的而种植的植物,一般包含速生薪炭林、能榨油或产油的植物、可供厌氧发酵用的藻类和其他植物。根据化学成分能源植物分为3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源植物,其中又分富含糖的能源植物、富含淀粉的能源植物和富含纤维的能源植物借助这类植物可生产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燃气。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如油菜、向日葵、棕榈、花生等。这种能源植物既是人类食物的要紧组成部分,也是工业作用与功效很广泛的材料。富含类似石油成分的能源植物,如麻风树、油楠、续随子、绿玉树、橡胶树、西蒙得木、古巴香胶树等,可直接产生接近石油成分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烃类,如烷烃、环烷烃等,富含烃类的植物是植物能源的最好来源,通过脱脂的处置可作为柴油用。

3. 请列出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并指出提升农业的初级生产力的渠道。

答: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如下:

+S+H+IE+B+Pn=0,

式中,a为太阳辐射平均反射率;Q和q分别为系统同意的太阳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S为长波辐射的能量平衡,其中下垫面的长波辐射净值为,空气长波辐射的净值为;H为地表通过传导和对流等方法直接损失的能量;IE为通过蒸发和蒸腾损失的能量;B为储存在生态系统中的热量,用于系统温度的升降;P n为光合用途储能,又称为初级生产力。

总结起来,要提升农业初级生产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保护农业环境,治理生态退化,改变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条件,打造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快形成并尽可能保持最好的群体结构。改进耕作规范,提升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升栽培管理技术。

4. 请列出农业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并指出提升农业的次级生产力的渠道。

答:农业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如下:

P=NI+I=NI+A+R1+R2+R3+F+U+G

式中,P为净初级生产总量;NI为末被次级生产者用部分所含的能量;I为被食用部分所含的能量;A为次级生产者储存的能量;R1为体增热消耗,是动物采食后数小时内体内产生的热损耗;R2为保持能,是用于基础代谢的能量损耗;R3是用于运动的能量损耗;F、U和G分别为固态排泄、液态排泄和气态排泄所蕴含的能量。

剖析可知,针对国内的实质,提升农业的次级生产力的渠道主要由:调整种植业结构,打造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开发草山草坡,进步氨化秸秆养蓄。全方位用配合饲料,提升饲料实际转化的比例。培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不断提升良种推广率,全方位提升农业次级生产力。适度集约养殖,加大畜禽鱼环境控制及设施工程建设,降低保持能和其他消耗。推广鱼畜禽结合、种养加配套的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借助各种农副商品和废弃物。

相关文章推荐

08

27

河南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二

广东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02,由广东自学考试网整理,复习要点内容请关注广东自学考试网。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过程、纲领、历史意义、失败缘由和经验教训。

08

27

2024河南自学考试体育学概论04551复习提纲(1)

2024河南自学考试体育学概论04551复习提纲(1)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法促进身心进步的文化活动。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方法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进步的一种体育活动。

08

27

2024河南自学考试教育原理00405复习提纲(6)

2024河南自学考试教育原理00405复习提纲(6)1,论述容易见到的教学办法有什么?〔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常识和技能,进步学生智商的办法。

08

27

2024河南自学考试公共行政学07816复习提纲(3)

2024河南自学考试公共行政学07816复习提纲(3)4、新公共服务理论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一,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客户第二,追求公共利益第三,看重公民权胜过看重企业家精神第四,考虑

08

27

2024河南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

2024河南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备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总结的实证科学。

08

27

2024中国古时候文学史(一) 00538复习提纲1

2024中国古时候文学史 00538复习提纲1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闻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08

26

2023年自学考试电商法13476复习提纲(4)

2023年自学考试电商法13476复习提纲(4)27、电子签名1)、广义的电子签名指数字签名、生物特点技术、电子录音、电传等各种电子技术方法在内的电子签名。2)、狭义的电子签名指非对称密钥技术【现在广泛用且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3)、折中式定

08

26

2024河南自学考试投资理财学08019复习提纲(4)

2024河南自学考试投资理财学08019复习提纲(4)投资工具的选择:固定收益投资工具(银行存款、债劵);股票;金融信托及基金商品(金融信托、证劵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与外汇投资(金融衍生商品、外汇投资);个人及家庭财务生命周期:因为每一个

08

26

2024河南自学考试工程经济学04624复习提纲(1)

2024河南自学考试工程经济学04624复习提纲(1)工程项目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建设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项目总投资形成的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产。

08

26

2024河南自学考试投资理财学08019复习提纲(7)

2024河南自学考试投资理财学08019复习提纲(7)人寿保险:人寿保险是以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的存活或死亡为保险事故,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履行给付保险金责任。人寿保险一般可以分为存活保险、死亡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